一本不太「主義」的女性主義入門書|一周新書風向標

情感導師 515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周的「一周新書風向標」又與讀者見面了。在這個欄目中,我們將不單單把好書列出來寫一段推薦語,我們還會儘可能地在自己閱讀效率允許的範圍內,對讀者們關注的或剛剛出版的書籍給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們會不遺餘力地給出推薦,如果一本書的內容與其關注度不符,我們也將會在參考意見中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看法。為了更直觀地看到我們對某本書的態度,我們還會增加一個「推薦指數」,類似豆瓣評分。

當然,任何閱讀的判斷都是個人的,我們的意見未必正確,甚至有可能是偏見,但它們一定是真誠的。我們只是提供一個參考意見,希望為讀者提供一份閱讀指南(畢竟,這個事情可能還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風險)。如果你有比較猶豫的、想要知道我們態度的新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也將儘快給出自己的看法。

本期主持|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熱門

一本不太「主義」的女性主義入門書|一周新書風向標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作者:[日]上野千鶴子/[日]田房永子

譯者:呂靈芝

版本:明室Lucida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9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青青子

在過去幾年,當人們提到女性主義,或是討論性別議題時,上野千鶴子都是繞不過去的名字。即便你沒讀過《厭女》《父權制與資本主義》,也一定看過她在2019年東京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cut,比如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這一句——「女性主義絕不是弱者試圖變為強者的思想,女性主義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是上野千鶴子的第一本女性主義科普讀物。看標題也知道,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的女性主義入門書。作者除了上野千鶴子外,還有一位「不那麼了解女性主義」的漫畫家田房永子。兩人就着各自經歷互相發問、解答,田房永子坦誠、真摯,上野千鶴子幽默、辛辣,一場聊天便串聯起女性主義的脈絡觀點,也道出隱匿在女性成長與生活中的長久困惑,譬如:

「當女兒和母親激烈爭吵的時候,父親為什麼會變成石像?」

「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之間的割裂,該怪誰?」

「女權主義者不受歡迎、討人嫌的標籤究竟從何而來?」

「什麼是大叔式思維?」

……

讀到這裡,大家不難發現,這本書並不艱深,也不太「主義」。在我看來,它所探討與呈現的正是一種在經驗與實踐中誕生並發展出來的女性主義理論,這也是上野千鶴子在書里所表達的,「如果不把感情變作話語,就無法成為經驗」。

此外,對於喜愛上野千鶴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還透露了不少關於她的「八卦」信息,譬如上野千鶴子為何又如何成為一名女權主義者?一個不劇透的私人解讀是:學習女性主義,的確意味着不斷與內心深處時不時作祟的「好女人」做鬥爭。

經濟

《當經濟遇上法律》

作者:邱澎生

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 | 啟真館

2021年9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羅東

近代中國與歐洲在經濟上的巨大差距是經濟史最為經典的選題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這一問題的提法多是「中國何以在近代落後」,其基本邏輯是假設歐洲尤其是英國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標準,並將中國與之比較,據此歸納出中國落後的原因。在上世紀末,學術界開始出現一些反思,認為研究「中國何以在近代落後」的方法是一種「西方中心論」或「歐洲中心論」。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彭慕然)的《大分流》是較早試圖突破「歐洲中心論」的經濟史研究。從此以後,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重新思考,在現代前夕,中國和歐洲的經濟並無多大差異,例外的只是歐洲成功,而不是中國落後。換言之,是歐洲的成功而非中國的落後導致「大分流」的出現。《大分流》的中譯本在2004年進入中國。這一年,大陸和台灣分別出版了簡體版、繁體版。

《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的作者邱澎生,在當年參與了《大分流》繁體版的翻譯,他本人也認同彭慕蘭的一些基本觀點,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主張擺脫「歐洲中心論」。又因為他同時專於研究法律史,便一直從法律的角度理解明清市場的發展。在2017年,他曾出版過《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在如今這本書出版後,單看書名的主標題,難免讓人困惑。初看,「當經濟遇上法律」與「當法律遇上經濟」似乎是同一本書,再看確實是兩本書,不過卻像是一種文字遊戲。這自然是誤會。我們知道,市場活動是以法律為基礎的,商人以及其他參與市場交易的人,都需要彼此認同的法令規則來建立契約、確認產權和物權,且在出現糾紛時解決問題。邱澎生此前那本書回答的問題是,在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雖然還未出現像英國那樣的商業法案,但實際上並不是就沒有法律在起着作用,只不過有的是國家法,有的是民間法、習慣法。而在這本新書中,邱澎生把「經濟」和「法律」換了位置,側重點其實也隨之從法律轉為了市場。

即便我們把那個經典問題的提問從「中國何以在近代落後」改為「歐洲何以在近代成功」或「中國何以在近代沒有成功」,也未必就完全走出了「歐洲中心論」。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恐怕還是在問中國社會在當時怎麼就沒有像英國一樣成功形成現代經濟需要的條件,譬如經濟組織(如企業、行業組織等)、經濟法令(如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和文化觀念(如承認私利、盈利)。邱澎生則認為明清時期的中國不是沒有出現,也不是出現得少,而只是沒有以我們認為的那種形式和規模出現。他通過分析蘇州商人結社、蘇州與松江棉布加工業、雲南銅礦業與重慶航運業等經濟組織,並輔以分析這其中的債務訴訟,反駁了中國經濟在當時沒有發展的看法。可以看出他其實是在將市場發展視為一個過程,而這與將市場發展看作一種結果的做法——即認為天時地利人和,諸種條件具備,現代市場形態呼之欲出——大為不同。從這個角度看,他提的「市場演化」(也體現在副標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市場過程論。他在書中的分析和寫作讓人看到,中國的傳統市場發展在明清時並不是只有一種刻板的模樣,就連在最苛刻、最保守的道德層面,對人們追求利益、商人積累財富也有所改變,甚至對法律制度也產生了影響。

教育

《重新構想大學》

作者:[美] 戴維·斯特利

譯者:徐宗玲 林丹明 高見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21年8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申嬋

高等教育對學生來說,意味着更有含金量的文憑、更有競爭力的技能和更純粹的學術場所。然而,21世紀的數字化衝擊了大學的地位,互聯網教育令知識和技能不再局限於大學的課堂。另一方面,從考上大學全村光榮到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轟動新聞,引起了全社會對大學文憑「通貨膨脹」的反思。近些年來已有很多論著試圖回答,大學是否要以目前的形式繼續存在?

《重新構想大學》則更進了一步,它用充分的想象力探討了大學未來可以有哪些形式來顛覆現有的大學形態。作者戴維·斯特利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文研究院院長,他邀請了一群設計師、歷史學家和教育研究學者共同擴充這種想象。最終他們依據組織、學制、技術和屬性的不同分類,提出了十種大學形態,分別是平台大學、微學院、人文智庫、遊學大學、博雅大學、接口大學、人體大學、高級遊戲研究院、博識大學和未來大學。

這十種大學形態看起來是全面考慮到了目前已經存在的大學創新和科技的發展,也試圖為其他著述中提出的大學危機而思考對策,比如平台大學擴充了慕課的教育形式,接口大學則是將人機結合的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作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博雅大學試圖恢復中世紀大學的七種博雅技能。儘管每一種都在革除如今大學的弊端,但實際上都難以實現。

如同作者所說,建設「離經叛道式」大學的需求似乎很小。高等教育更熱衷於對標其他大學,效仿同行機構,結果大家都看起來很像。因此創新雖迫在眉睫,卻看起來不切實際。但正是這種美好構想,再次提醒我們看清大學的作用,它不應該是僅僅為學生提供可選的「技能」目錄,而要把學生當成追求真理,從而追求自我的人類。

新知

《看見生命》

作者:[美]布魯斯·格雷森

譯者:楊清波、姜麗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9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安也

1970年代,一位23歲的美國空軍墜機救援消防員比爾,在參與一次救援的過程中,因為二次爆炸的衝擊而暈了過去,接下來,他經歷了一次相當複雜的瀕死體驗。但在比爾康復之後,他試圖與醫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卻被安排接受精神治療。

人死後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大部分瀕死體驗者都相信,人死後會繼續以某種形式存在。在一些人看來,瀕死體驗可能是某種精神類疾病,體驗者的幻覺,抑或是某種近乎於神秘學、宗教學的事件。當瀕死體驗可能用不止一種方式進行解讀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它?這到底是大腦內部生理變化的結果,還是非生理性思維的體驗?事實上,有不少人都曾經聽到過和書中案例類似的瀕死體驗故事,這些故事可能來自身邊的親人所述,也可以出自朋友的分享。但對於這些瀕死體驗,醫學界往往選擇忽視。

五十年前,精神科醫生布魯斯·格雷森博士通過偶然的機會,發現一位患者產生了瀕死體驗——她在昏迷時,「看到」了另一間屋子裡的格雷森領帶上的污漬。為此,格雷森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堅持不懈地對此進行研究記錄,並將之形成了《看見生命:一個醫生的瀕死體驗研究報告》一書。作為一名執業治療師和精神病學家,格雷森的研究有助於幫助人們理解自己不同尋常的經歷。與此同時,人們對於瀕死體驗的認識,同樣開始影響醫療實踐。格雷森認為,瀕死體驗是一種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常見體驗,也是一種在特殊情況下發生在人身上的正常體驗。在他看來,瀕死體驗並非關於死亡,而是關於轉變,關於如何重新開始,關於給我們的生活注入新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他的研究也許可以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進而提升我們對生命與死亡的認知。

微信公眾號ID :ibookreview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書評周刊編輯部,編輯:李永博,校對:王心。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發,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26 17:04:38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3-12-21 20:12:49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10-13 05:10:2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